找到相关内容14454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出离心——舍离五的心[圣严法师]

         修行不能没有出离心,没有出离心而想开悟,那一定是外道。目前有人自以为在教禅,自命为禅师,但是不离五,认为释迦牟尼佛也不离欲,并且主张在中才能真正地修行。那是外道,不是佛法。   有出离心才能出三界,才能在生死之中自在,才能不被五勾引、不受尘境动摇。   有人会以为出离心是小乘,禅是大乘,两者无关。不对!人间的伦理道德、小乘的出离心、菩萨的菩提心,这三样具备了才是大乘的禅。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出离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35851849.html
  • 轮回五如毒品 越享受越会上瘾

    自己:现在我是想“抖擞身心出尘劳”呢?还是想作茧自缚,把自己困在生死当中呢?如果要走解脱道,就必须少知足、摧毁贪欲。否则,只要有一种贪执,就会被此贪执牵引而流入生死。   如果以一个刹那的生灭作为...贪求所而起贪嗔痴、造作恶业,故而再次流转轮回。这样看来,确实是“长夜驰骋生死,经无量劫,受诸至极难忍大苦”。所以古人说:“待了时无了时,即今休去且休去。”你想等到贪欲满足之时,但贪欲肯定没有满足的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轮回|贪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5031018650.html
  • 佛教的断惑证真与儒家的存理去

    佛教的断惑证真与儒家的存理去  恒毓*  世界弘明哲学与宗教研究院院长  华梵大学 第七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( 2003.09 )p473-479  华梵大学哲学系, [台湾 台北] ...佛教与儒家在心性修炼中所使用的方法的差异问题,即:佛教的断惑证真之法与儒家的存理去之法在内容、作用方向和修炼结果上究竟有什么不同? 从理论上说,佛教的断惑证真与儒家的存理去存在不少类似之处。不过,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1746115.html
  • 除贪,一切法空(宣化上人)

    论,论三藏十二部,到究竟处经典都是讲这个问题。   要是没有这个“”的问题,什么经典都不必要了,一切法皆“空”,一切法皆“如”了。就因为有这个问题,所以我们才要修行,倘若你不能断欲去爱,你就是出家...

    宣化上人开示

    |戒淫|宣化上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08195913454.html
  • 至德无声 说恩忘言——纪念中国佛学院成立五十周年

    至德无声 说恩忘言——纪念中国佛学院成立五十周年  成都文殊院  宗性  记得到中国佛学院,是在1994年8月30日的傍晚。初入院门,古老的寺院,透着几分拙朴;葱郁的花木,散发出和谐的宁静;院中...滋润心田,陶渊明先生曾经有过的“辨忘言”的感慨不禁悄然涌上心头! ...

    宗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3447346.html
  • 邓玉娇称心存感恩回报社会 不打算上诉

    邓玉娇称心存感恩回报社会 不打算上诉 2009年06月18日 来源: 新华网 6月16日中午11点半左右,邓玉娇走出法庭,与母亲一起回家。人民网 记者田豆豆摄影报道 6月16日中午11点半左右,邓玉娇走出法庭,与母亲一起回家。人民网 记者田豆豆摄影报道   新华网湖北频道巴东6月16日电 (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22053884053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出家修行,要如何选择道场?

    没有修行的宗风,去亦如同无去,枉然虚度岁月,可不慎哉!   以上七点项目,出家者能牢记五内,因而以智慧观察适合自己所修行之道场,才不致于有事后遗憾而懊悔,也因为选择正确的道场而减少诸多困扰与不必要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21212939.html
  • 女子婚前突患血癌退婚 男友不离不弃

    诊断说,症状疑似白血病。   第二天,许海岩在家人的陪同下,又来到哈医大二院进行检查,诊断结果为急性白血病。   以死相逼解除婚约   突如其来的灾难,让即将走进婚姻殿堂的一对青年人陷入了极大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血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5/12570623511.html
  • 树人先树师——略论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最佳途径

    树人先树师——略论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最佳途径   作者:明坤法师   佛教公众形象指公众对僧人素质、信仰纯正度、社会责任心、寺院的硬件设施、管理水平、道风与社会行为等综合因素的整体看法、印象和总体评价。它是佛教在社会民众心中的反映。如果民众的认识存在偏差,或真实形象的表现手法存在偏颇,那么公众形象与真实形象就会有差距。就佛教自身来说,佛教的公众形象必须是真实内在...

    明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2857180.html
  • 河南信阳市民将收藏的“龙门佛首”捐献

      东方今报7月26日报道了龙门石窟流落在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四个佛首和一个飞天,将在9月回归龙门的消息,新乡读者王宁军先生和信阳读者杨平泽老人打来电话,他们想通过本报将收藏的龙门佛首捐献给洛阳。龙门...

    余超

    |龙门|文物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5/08/155819407.html